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第一部分 2017年工作回顾
回眸2017年,我们长大人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用创新激发活力,用改革促进发展,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区域性重点应用型大学的征程上踏出了坚实的步伐。学校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改革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
这一年我们召开了第四次党代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明确了今后的奋斗目标,为学校更好更快发展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这一年我们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评估专家对我校的本科教学工作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高水平的实地考察和综合评价,充分肯定了学校的办学成绩和特色,明确了整改方向。这一年我们举办了庆祝中国高等特殊教育30周年暨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建院30周年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高等特殊教育30年来的丰硕育人成果。这一年我们“关注学生成长”,学校以服务学生全面成长成才为核心,以构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主线,在全校形成了“全员关注、全员参与、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
一年来,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在党的建设、办学治校以及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振奋人心的成绩,实现了学校发展新的跨越。
一、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教学建设扎实推进。积极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共享,《工程图学》、《计算机网络》、《审计学基础》3门课程被立项为省级在线开放课程。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协同育人,2017年共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5项,截至目前,学校共获批24项。注重教学团队建设,目前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数量达到8个。
——教师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持续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等教学活动,开办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三期,培训双创教师100余人次。举办访学汇报、经验交流等其它形式教师培训活动,共计815人次参加。全年有120名教师赴企事业单位实践锻炼;有两批共计30名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参加了赴台短期教学研修项目。教师在“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工程应用技术教师大赛”中获三等奖2项,学校获优秀组织奖。全年派出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15人。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果丰硕。学校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经费,加大了实习和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同时利用国家、省级财政专项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学校获批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一年来,学校师生在省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举办的竞赛中获奖数达282项,比2016年增加4.8%。立项大创项目353项,其中国家级50项、省级101项,与2016年相比分别增加25%和68.3%。在“2017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中,FCC车队获得本届唯一最佳新秀车队奖,创历届最佳新秀车队最高总成绩。学生团队在首届亚太机器人世界杯大赛中斩获两项大赛亚军,这也是我校首次获得的国际科技类比赛奖项。学校在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学科竞赛2012-2016年全国普通高校竞赛评估结果中位列第257位,省内高校排名第七。
——对外合作交流迈上新台阶。与南台科技大学联合承办“两岸情•长大行”海峡两岸高校文化交流营,这是省内首次由普通高校承办的省级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与俄罗斯叶赛宁梁赞国立大学合作建立的叶赛宁文化教育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一年来,学校先后与韩国启明大学、清州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马来西亚北方大学、沙巴大学、马来亚大学,美国圣克劳德州立大学,日本广岛大学,俄罗斯莫斯科鲍曼国立技术大学,台中教育大学等国家和地区的11所高校签署了友好合作协议。
二、凝练特色提升内涵,学科建设与科研能力取得突破
——圆满完成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和评估工作。我校申报的网络空间安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医学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以及艺术、翻译、金融、农业、汉语国际教育、会计、应用统计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均通过教育部学位授权审核,创造了省内高校申报硕士点数量最多以及通过审核数量最多两项纪录,标志着学校的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这是我校取得的历史性突破,必将载入我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史册。我校机械工程、工商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接受了国务院学位办专项评估,评估结果均合格。
——科研立项与成果转化再创新高。成功获批省级以上科研立项117项,教育科学规划项目、教育学会项目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2项、省科技厅重大科技专项2项,并首获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资助,全年总立项经费达963.07万元,较上一年度有大幅度提升。首次与地方政府签订校地科技合作协议,双方商定在成果转化、校企协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学校被评为吉林省教育科研成果宣传推广先进单位。
——科研平台建设取得实效。与中国科学院苏州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联合成立的“吉林省生物医学工程研发中心”被批准为省教育厅立项建设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机械零件传动性能分析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被批准为省教育厅立项培育高校重点实验室。据中国学术期刊2017年期刊影响因子年报显示,我校文科学报在全国617家学报类期刊排名为187名,比2016年排名提升了18名,在省属高校文科排名第二位。
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学校党委制定印发《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实施方案》,邀请专家来校作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辅导报告,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组建“党的十九大精神百人宣讲团”,设立“新时代传习所”。党委书记、校长带头为全校师生讲党课。马克思主义学院等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通过全校上下凝心聚力,有效推动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校园落地生根。
——进一步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挖掘和弘扬新时期“团风”精神的内涵,积极探索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组建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和团风学苑。团风学苑以“沟通、互助、共建、共享、服务”为宗旨,以党建为主导,以实现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努力为师生自我管理和自我价值的体现营造良好氛围、提供良好保障,已收到实效并获得高校工委项目资金扶持和长春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
——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积极打造党建工作品牌,深入推进实施“五创五强”工程。实现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入党积极分子集中培训全覆盖。承办全国高校教师党支部网络培训班。积极推动机关党建工作下沉,开展基层“党建带团建”试点活动,不断丰富党日活动载体和内容。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对部分岗位处、科级干部进行了调整交流与选拨任用,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宣传统战工作成效显著。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吉林日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我校师生相关活动200余次。其中,学校设立英语四级考试盲文考场的央视微博新闻一天浏览量达380万人次,在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学校成立了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并积极鼓励民主党派和党外代表人士参政议政,党外人士许多好的建议被学校相关部门采纳。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活动,邀请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宣讲团来校作报告,评选出“争做黄大年式的好老师”团风育人标兵。
——圆满完成省委巡视“回头看”各项工作。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省委第三巡视组对我校进行的巡视“回头看”,把落实巡视意见整改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针对巡视组指出的3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和提出的5条整改意见,分析梳理出32个整改问题,提出85条整改措施。党委突出问题导向,强化跟踪督导,严格整改销号,狠抓巡视意见整改取得实效。截至2017年底,32个整改问题已基本完成,实现了标本兼治。
——包保扶贫工作在全省成效考评中获优秀等次。按照省委省政府扶贫工作要求,学校继续推进和龙市福洞镇南阳村的扶贫工作。支持该村发展育肥牛、森林猪、糖化饲料三个扶贫产业项目,投入90多万元助推各项目发展,帮助217户贫困户增加收入,人均增收1100元/年。通过多项措施使我校包保139户,285人实现脱贫。201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较2016年增长31.4%。截止目前,已有83户实现了危房改造,占80.6%。
——人才工作扎实推进。学校党委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加强领导,制定了《关于加快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学校出台了《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和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实际情况和特点,大力完善有利于人才快速发展、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着力创建重视人才、使用人才的软环境。目前引进博士后等20人,引进数量和人才质量有所提升。
四、不断完善现代大学制度,管理和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工作。加强校内规范性文件审核,共审核19个部门的105份规范性文件,保证了校内规章制度体系的规范、协调、统一。重视涉法事项管理,共审核修改各类合同370份,处理信访及涉法涉诉案件8件。为增强师生法治理念,提升学校依法治校水平,积极搭建法律援助平台,先后与市中级人民法院、九三学社长春市直属法律综合委员会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坚持校务公开,发布《2016-2017学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
——资产管理日益规范。修订和完善《物资招标采购办法》、制定《办公用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办法》。依法开展招标采购,采购工作程序规范合规,全年完成采购计划158项,采购金额3725万元。全年共入账设备4604台件,总值2450.2万元。为创建节约型校园,提高学校资产使用效益,优化资源配置,全年校内调剂在用设备3400台件,使资产得到合理再利用。办理了南院学生生活区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证,解决了我校多年来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情。
——财务制度形成体系。完成《财务管理规定》等八项制度的制定与修订工作,与2016年出台的《经济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财务制度体系,有利于推动我校财务管理规范化。一年来多措并举,依法理财,争取公用经费8000万元,比上一年增加3300万元;争取财政专项资金7407万元,比上一年翻一番。完成税务发票申领工作,结束我校没有税务发票的历史。
——后勤保障及时高效。学校投入1300万元,维修了特教学院教学楼等11栋建筑和校园路面方砖,校园环境明显改善。加大教工及学生食堂的投入力度,改善就餐环境,获得师生点赞。调整了后勤管理机构,进一步理顺了后勤保障机制,服务师生意识明显增强。
五、全力改善保障民生,师生幸福感持续增强
——“健康长大”系列活动丰富多彩。以“健康长大”为主线,成立了彩虹歌唱协会、诵读协会、心理健康辅导团,充分利用“工会活动日”等,开展了健康徒步走,师生趣味运动会,心理健康游园会,教工羽毛球赛、乒乓球赛、男子篮球赛,首届师生户外拓展挑战赛,“健康长大”医学专家校园行等,增强了师生健康理念,师生身体和心理健康素质得到提升。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完成职工住房货币补贴发放1000万元。为2026名在职及离退职工及时发放采暖补贴390万元。发放各类帮扶基金、慰问金14.7万元,为81人次办理互助医疗保险74012元。为新生办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501人,续保586人,并为全校530个班级的15480名学生办理了校方责任险。发放国家助学金、国家奖学金等共3912人,金额总计773万元。提供勤工助学岗位400个。
——就业和困难帮扶持续发力。继续开办残疾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完成了114名残疾大学生的培训工作。组织253名2018届毕业生参加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拓展培训项目,使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能力得到了提高。2017届研究生、本专科学生就业率均超过90%,居于全省高校前列。
此外,招生办、审计处、安全处、校医院、图书馆、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信息中心、各教学院部和各科研平台也为学校的发展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学校,向每一位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了不凡业绩的长大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第二部分 2018年工作总体部署
2018年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国家和吉林省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抢抓高教强省战略发展机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2018年确定为“质量提升年”,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科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增强学校软实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强化社会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学校第四次党代会、《长春大学“十三五”事业改革与发展规划》的各项工作任务,围绕“大楼、大师、特色、育人、民生、廉洁”几大工程持续发力、提高质量,向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不断迈进。
加强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学校党建水平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学懂弄通上下功夫,在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政治生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二级单位党委(党总支)和基层党支部班子,认真落实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2.加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各级干部队伍梯队建设,统筹谋划教师、教辅和后勤干部队伍建设,探索干部交流机制,落实青年干部基层锻炼和多岗位锻炼机制。加强党员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形成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旗帜鲜明的用人导向。加大引进学科带头人、长白山学者、高水平和急需人才的力度,加强人文关怀,推进实施“大师”工程。
3.宣传思想文化和统战工作。依托“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新时代传习所”等平台和载体,全力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和“三全育人”格局,深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实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加强传统媒体和新传媒体平台建设,同声共鸣,传播正能量,向社会各界传播好长大声音,讲述好长大故事,生动展示学校良好形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形成共识、凝聚智慧、汇聚力量。
4.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教师政治教育培训、思想状况调查、师德师风建设、育人阵地建设等重点工作,着力健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贯彻执行《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选树师德典范,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强化教学政治纪律,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开展“不忘初心,潜心育人,廉洁从教”活动,引导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树立高尚师德。
5.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有关要求,紧盯“四风”问题新动向,突出抓好“廉洁”工程。按照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专职纪检监察队伍、纪委委员队伍和基层纪检委员队伍,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和监督执纪问责力度。探索财务收支审计到内部审计的转型,推进基建维修全过程审计和新校园建设全过程审计监督。
6.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以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为目标,积极争取政府扶贫资金。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帮扶力度,选好项目,形成扶贫造血机制。要加速推进糖化饲料、森林猪养殖、延边黄牛养殖项目;加大学生电商平台宣传力度,促进杂粮等产品销售额稳步提升。发挥党员干部教育基地作用,全面实施结对帮扶工作。学校还确定新增开发式、造血式扶贫项目——小猕猴桃和蓝莓种植项目。
二、突出内涵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7.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在课程与专业设置、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探索新途径,增加优质课程总量,促进专业课程建设均衡发展。强化网上教学资源开发利用,积极推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持续推进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8.继续加强专业建设。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扎实做好专业整合、优化和大类培养工作。大力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全面实施专业建设“特色”工程。做好省级专业综合评价,全面启动工程类专业认证,推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发展。加强转型发展试点专业、实验示范中心、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等各级各类本科工程项目的检查指导,力求实效。
9.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和转换工作,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和课程建设。建设3-5个拔尖应用人才培养实验班。实施服务国家和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的专业布局和实践探索。持续加大对学科竞赛、大创计划的支持力度,重点培育一批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10.落实教学审核评估整改工作。根据2017年教学审核评估专家提出的反馈意见,坚持整改工作与学校长期建设任务和发展目标相结合、与落实学校“十三五”发展规划相结合、与日常教学改革、教学建设相结合,制定整改方案和具体措施,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11.积极推进招生工作改革。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招生政策,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拓宽招生渠道。坚持“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努力探索推进大类招生改革。探索优质生源基地建设,持续提高生源质量。做好研究生、特殊类型招生工作。
12.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最新的《硕士学位基本要求》和学位授予标准,开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改革。制定和完善研究生招生考试办法,加大宣传力度,优化生源结构,扩大研究生招生数量。加强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完善校外实践指导教师数据库。做好硕士生导师的遴选和考核工作。
13.加速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努力挖掘沿线国家高校资源,继续扩大留学生和国际合作学生的招生数量。特别要依托俄语中心、孔子学院和赴俄留学基地等载体,深度加强同俄罗斯合作办学项目发展,打造对俄特色;重点做好ISEC项目的审批、招生等一系列工作。探索国际合作办学机构的申办,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扩大学校国际影响。
14.全力推进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推动建设“特色”工程,坚持把特教事业做强做大做出特色。不断拓宽专业领域,设置适合残障人学习和就业的专业,探索残障人远程开放教育和国际合作教育,发展残障人硕士研究生教育,推进融合教育、全纳教育。推进特殊教育科研水平、研究层次全面提升。依托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吉林省残疾人康复设备及技术科技创新中心和吉林省生物医学工程研发中心,围绕学校办学特色打造科研特色。以资源整合与建设为前提,以听障语训中心、特教培训中心等七个中心建设为支撑,打造东北地区资源中心,全方位服务域内残障人士。积极推进成立吉林省特教联盟,引领、服务我省特殊教育发展。在国家特殊教育法律政策制定等方面持续增强影响力和话语权。发挥残障学生励志作用,加大特教宣传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形成人人宣传长大特教品牌的良好氛围。举全校之力提升特教办学实力,强化办学特色,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等特殊教育学院。
15.做好教学保障相关工作。完善校园信息化建设,做好虚拟演播室(二期项目)、语音室升级改造,筹备建设教学资源平台,完善和优化多媒体集控管理系统。继续做好图书馆微信平台和手机移动终端的推广应用,提高数据库、电子阅览室、视障和听障设备等各类资源的利用率。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逐步向智慧型校园转变。
三、坚持协同创新,着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16.加强学科建设。突出学科内涵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适时召开学科建设研究部署会议。培育发展省级重点学科,实现量的增加和质的提升。做好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评估工作,启动博士学位授权点培育准备工作。
17.强化科研特色。坚持做大体量、做亮特色、做强能力的思路,围绕特教办学特色开展“特研”,着力在特教、网络安全、机电、管理、人文等相关领域形成鲜明的科研特色。以省重点建设学科、省部级创新平台为依托,形成具有竞争力和鲜明特色的主流研究方向。
18.改进科研工作体制机制。强化校院两级目标管理,探索建立导向明确、客观公正、激励约束并重的科研管理和评价方法。加强科研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质量和水平。加强校地、校企、校所高质量合作,在浙江金华市设立技术转移中心,与有关院校共建省重点实验室及协同创新中心。
19.营造科学研究的良好氛围。研究创设青年发展基金,培育有潜力的青年教师,扶持优势特色学科。加大高层次项目、高额经费横向课题、高质量论文和高层次奖项的奖励力度。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支持各学院和科研平台聘请同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
四、落实立德树人,持续改进学生思政工作
20.扎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和省教育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为指导,发挥学校自身优势和特色,以特殊教育为载体倡导“爱的教育”。健全和创新“青马工程”培训机制,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构建大思政格局。贯彻落实《吉林省大学生“学习筑梦”行动方案》,努力培养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21.突出抓好“团风”思想教育特色品牌。深入挖掘“团风”精神的核心内涵,加强实践探索和媒体宣传,做大做优做强“团风”品牌。全面启动“团风”书苑建设,选树表彰“团风”大学生年度人物等优秀典型。筹备召开学校共青团代表大会,推进贯彻中央和省共青团工作改革精神。
22.抓好学生管理服务。持续关注学生成长,开展学团工作大讨论。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做到“六个些”,即距离近些、服务好些、情况熟些、要求高些、管理加强些、特色鲜明些。以强化学生行为规范为切入点,持续开展课堂教学秩序整治,加强学生公寓环境卫生、寝室安全的管理和监督。做好各类奖助学金评审、发放和监督工作。
2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切实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落实年度辅导员招聘计划,探索通过机关干部下基层,新进专业技术人员、专任教师做辅导员、班主任等措施,解决辅导员缺编问题。按规定落实辅导员绩效和职称评审等相关待遇,重视辅导员素质提升,关注职业发展。加强辅导员队伍管理,抓好辅导员下寝室、下班级、与学生交友谈心等工作制度的落实,完善学生工作考核评价机制。
24.全力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加强创业扶持,深入挖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的就业机会。组织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大学生村官”等基层项目。提供精准服务,广泛开展个性化咨询服务。加强就业反馈和信息跟踪监测,完成2018届毕业生年度就业质量报告撰写和发布工作。
25.全面推进校友工作。积极推进各地校友组织建设,筹备成立地方校友分会,扩大校友组织的覆盖面,完成2018届毕业生班级校友联络人选拔聘任工作,继续推进校友信息统计和联络工作;完成教育基金会审批工作并召开成立大会;积极开展校友会和部分校友走访活动,注重优秀校友事迹的挖掘整理,展示我校育人成果,提高社会影响力。推进校友在促进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科研工作、思想教育等方面作用发挥和学校服务校友成长进步与事业发展的合作共赢机制建设。
五、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提升学校治理能力
26.深化现代大学管理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战略任务,探索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议事规则和各个专家委员会工作规则,落实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和咨询制度,落实重要工作督查督办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建设。依据吉林省政府《全面推进“只跑一次”改革实施方案》的有关要求,坚持以服务好师生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办法,着力优化流程、简化手续。
27.扎实推进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按照《长春大学人才引进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鼓励有能力、有实干精神的在岗职工签订目标管理合同,享受引进人才待遇。加大师资队伍建设经费投入,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科研院所访学进修,鼓励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加强实验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在学习深造、职称评定、职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探索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改革。
28.加强财务管理。科学编制、严格执行2018年度财务预算。做好中央和地方专项资金申报工作,最大限度争取财政支持。鼓励创收、加强管理。牵头落实内控制度,规范各种经济活动。加强财务办公网络化升级。积极做好学费、宿费收缴工作,逐步增加学校整体事业收入。
29.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平台、房产资源统一调配、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机制,提高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科学合理配置。坚持各类资源集约使用,提高效益。加强仪器设备维修、维护等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全力推进学校现有无产权建筑物手续的办理工作。
30.做好对外联络和内部相关工作。做好吉林大学支援长春大学办学框架协议项目的具体落实,积极推进省、市共建长春大学相关事宜。筹备学校事业发展内外智库建设。启动校史整理和编撰工作。
六、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和谐稳定平安校园
31.关注师生身心健康。围绕“健康长大”实施意见,依托文体协会开展各项文体赛事,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发展。举办女性健康专题讲座,做好女教工大病医疗保险续保工作,切实维护女性权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开展“5.25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等系列活动。积极做好师生体检和新晋正高级职称人员二级保健待遇兑现等工作。
32.实施困难师生帮扶计划。完善帮扶机制,开展“送温暖”工作。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困难补助津贴,切实为特困教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做好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调整勤工助学岗位,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做好大学生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管理工作。
33.切实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增加对教职工食堂补贴,实现早餐一元、午餐二元标准。积极筹划和推动基础教育合作办学,为青年教职工子女就学提供便利。依据国家有关规定,研究落实特殊教育津贴发放。持续增加学校事业收入,努力破解现行体制下薪酬分配存在的瓶颈问题,兑现提高教职员工工资水平的承诺,提升长大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把党中央让教育工作者成为最让人羡慕的职业这一要求逐步落到实处。
34.做好离退休职工服务工作。关注离退休老同志身心健康,组织开展趣味体育文艺活动,丰富离退休老同志的文体生活。推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审批工作,探索参与共建养老项目,为离退休职工养老提供更多选择。
35.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推进后勤保障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发展,加强监管、强化服务,着力解决师生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重点做好基础设施改造、冬季采暖、水电管理、师生饮食服务、校园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工作。科学确定维修改造项目,合理安排维修经费,做好施工管理。加强西校区环境治理和管理服务工作。
36.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扎实做好校园安全和综合治理工作,全面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进一步强化“谁主管、谁负责”和安全工作“一把手”工程,继续落实二级管理机制,制定《长春大学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建立和完善安全稳定工作责任体系。
七、强化科学决策,加快推进新校园建设
37.全力做好新校园建设工作。积极谋划,科学决策,以新校园建设为契机,提升学校办学空间,破解发展瓶颈,推进实施“大楼”工程。积极与省市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联系,争取政策支持,加快推进老校区资产处置进程。做好总体规划和单体建筑设计的优化调整,完成新校园绿化和智慧校园设计。开展新校园建设立项、可研、初步设计评审、批复等相应手续的办理工作,全面推进新校园建设。
各位代表、同志们,展望2018年,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责任同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面对挑战,把握机遇,切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学校第四次党代会部署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推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